中国做什么都不挣钱?
你这话太绝对了,不过中国在大部分行业里的利润率的确没有国外高,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行政垄断和低端劳动力价格过低导致的。 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1、中国钢铁产能全世界最大,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可是钢材出口却常年亏损,今年更是大幅降价抛售存货。原因正是上述的行政垄断和低端劳动力价格过低导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非常低,只有2%不到(据说是国际铁路钢轨采购价)。
2、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一直很低,不过最近两年因为矿产价格上涨有一些起色,但依然远远比不上海外同行业。 中国有世界第一的铜矿储量,每年大量进口铁矿石,还有世界上最齐全的矿山设备制造商,可依然没法让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原因同样是行政垄断和低端劳动力价格过低。
3、石油石化也是同样的情况,虽然国内许多企业声称利润率高得吓人,可人家国际同行都快被中国低价原油搞死了。 还有个案例说建筑业的,因为时间关系不写了....
总之,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矛盾造成的结果是许多行业虽然规模很大甚至全球第一,可由于低成本优势导致这个市场规模越大对于企业的盈利空间越狭小,甚至有些行业还出现亏损。这是中国特有的情况,很难想象在日本或者美国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确实在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比起来仍然非常低。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对25个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分析,中国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非常接近。这一计算主要考虑劳动成本、能源成本和汇率影响。
但是其他指标更符合实际: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来看,中国的指数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从国际咨询机构牛津经济公司统计的每小时平均劳动成本来看,中国的成本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即使是低技术工人,中国的成本也仅为印度的70%左右。
制造业成本优势仍然明显,为什么在中国制造不挣钱了?
主要不是中国的成本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和中国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能否抓住机遇来培育新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首先,中国制造不挣钱的是那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挣大钱的是家电、高铁等高附加值产品,尽管挣大钱的产品还不多。未来在高附加值产品上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还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打竞争,只会越来越不挣钱。
其次,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全球产业链正在全球进行再调整。原来的做法是在一个国家打造“全产业链”,现在则是将高附加值生产留在发达国家,将低附加值生产的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把这些国家连接起来形成全球大产业链。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推动“再工业化”,主要是让高附加值生产的环节回流。成本上升和全球产业分工正在使“全产业链”国家失去原有优势,全球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却难以形成新的“全产业链”的国家。在全球“全产业链”国家出现缺口的情况下,中国制造的优势仍然存在。
再次,随着收入提高和生活成本上升,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在低端劳力密集型企业工资低的非常少,企业并不觉得劳动力很便宜。后来出现了农民工,可以为他们支付低工资,使得“人口红利”变成了实际的比较优势。现在“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而且中西部地区收入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东南沿海地区的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低端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但是中国与收入水平类似的印度等国比起来,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很有竞争力。从“低端劳动力”到“中低端劳动力”,从“低端技术工人”到“中低端技术工人”,从“低技术的资本”到“中低技术的资本”,从“低技能的资本”到“中低技能的资本”等,中国仍然是低成本、高收益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