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开始哪一年?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营业并启动交易系统,宣布实行会员制、无账簿上市制度以及T+1的交收方式。首批上市公司共有6家,分别是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气、梅林正广和、同济科技和中纺集团(现更名“中纺投资”)。
至此,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至于为什么选择1990年开始中国的券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值得铭记:
1.1978年12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封闭的计划经济体系被逐步打破,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构建当中。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决策者的面前。
1985年中国政府做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定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发资本市场的通知》,提出了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
上交所与深交所由此应运而生。
2.1990年12月,上海浦东对外开放,设立保税区。随后在2年以后开放外汇交易市场。1994年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外币进行管理。10年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1984年初,中国提出“价格双轨制”,并实行“以拨改贷”,为股票和股份制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土壤。同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成立,为股票正式产生提供了试验田。
1984年下半年起,一些企业开始有了“内部股票”,并大多采取每股100元面值、每股年分红10%至15%的“送红股”发放形式,但这一股票不允许上市买卖,只能内部认购和转让,也不能跨区域发行。
1986年7月间,上海多家公司开始发售股票,如上海第二衬衫厂股金500元,年分红15%,期限五年,连本带息还清后,可凭股金证继续购买。尽管这一股票已可跨区域发售,但仍禁止交易,只可在公司内部转让。
1986年11月底,上海静安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决定向公众发售股票。首期股票面值1000元,认购费255.60元,期限10年,年利率20%。这一股票可在区域内交易,但不能跨区域变现流通,只能到期还清本息再投资。
1986年底1987年初,国务院就股票发行进行了两次表态,明确表示中央对此没有立法,各地自行发行动态在研究中。从这一表态来看,中央既没有“一棍子打死”,但也没有“绿灯放行”,更没有出台规范制度。
在沪豫等地的股票试验取得一定经验后,深圳证券市场开始起步。1987年6月7日,“深安宝”在《深圳特区报》公开刊登招股事宜,宣告中国企业在股份、股票、证券市场上的“公开化”改革拉开帷幕。此后,“深圳特区发展”、“特发空调”等股票也“公开”进入“特区”市场。
深圳“股票热”很快引起广泛关注,当年9月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就“特区有价证券”发出通告,禁止特区以外地区企业到特区发行有价证券,特区企业也不得到特区外发行有价证券。
尽管受此限制,“深安宝”等还是在深圳交易了8个月,“深特发”也成交3个月,累计成交额约10万元。但此后,深圳股票交易被叫停。此后几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基本停滞。
1990年,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