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跟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1.2017年1月,马尼拉法院宣判43名中国移民假护照案,6人罪成,判处监禁 6至9个月不等,37人无罪释放;
2.2018年5月3日,在未经和中国政府协商的情况下,菲外交部发布声明,称经同中国当局多次商洽,双方就遣返被羁押的40名中国公民达成协议,同意将这些人员驱逐出境;
3.2019年7月10日上午,中菲共同举行新人民军-第13旅部队代表在菲南部纳拉瓦诺镇举行的见面会,这是新人民军-第13旅部队与中方交换被关押人员的仪式;
4.2019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发布通告指出,应菲律宾移民局请求,根据两国签署的边境合作协定和互惠原则,中国政府决定派遣赴菲移民调查团,对一涉菲刑事案件进行跨部门联合调查;
5.2019年7月18日晚,在经过了11天的调查取证后,中国政府派出的移民调查团离开菲律宾抵达中国。
历史上,中菲两国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衣带水,友好交往绵延二千年之久。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的舟船就航抵吕宋。9世纪,菲律宾苏禄群岛的摩洛人就与中国广州、泉州等地通商。15世纪,菲律宾各地的酋长派使臣赴中国明朝进贡,明朝亦封以官爵,并与以回赐。
近代,菲律宾人民受到西班牙的殖民侵略和奴役达300多年。1898年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根据巴黎和约将菲律宾的主权卖给了美国。1902年美对菲统治正式建立,在长达50年殖民统治中,美国推行种族歧视和镇压政策,使菲律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依赖于美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形成“美菲混合文化”。
19世纪中后期,菲律宾民族民主革命蓬勃兴起。1896年,由资产阶级革命家里沙尔多•博尼法西奥组织领导的“卡蒂普南”革命组织宣告成立。1898年2月,发动武装起义。3月24日占领马尼拉,27日全国宣布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1935年,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美菲平等”制,允许菲律宾内部自治,菲律宾共和国成立。1946年7月4日,美国单方面宣布结束对菲律宾的占领,菲律宾正式独立。
菲律宾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1987年的菲律宾宪法规定,尊重天主教传统的国家,“保护和促进宗教表达的自由”,确立了菲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曾宣称,要建立一个“宗教民族”。政府注重保护宗教方面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重视宗教和文化在社会教化方面的作用,特别注重道德教化,鼓励信教群众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教权与政权在某些方面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成为菲律宾社会稳定的因素。
1949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对菲律宾进行建交试探,此后11年虽有波动,但尚未中断。1954-1958年,中菲建立半官方联系的罗哈斯时期,两国关系获得很大发展。1961-1965年,菲律宾的“独裁者”马科斯执政,他对华政策反复无常。1972-1986年是马科斯的军事独裁时期。马实行“新社会运动”,加强同美国关系,反对、遏制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自中菲两国于1975年建交后,在5年中两国关系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一定发展,但菲律宾的反华倾向一直未改变。1983年8月,“菲律宾流亡者联盟”的领导人本•刘被刺杀,菲外长罗慕洛被牵连,他“向北京寻找答案”反共、仇敌。在1983―1985年中菲关系陷入低谷,直到1986年底拉克森政府上台,宣布奉行“无边疆”政策,中菲关系才开始好转。
1992年拉莫斯政府上台以来,对华政策逐渐向重视两国关系发展这一方向靠拢,在经贸合作、科技交流、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展迅速。拉莫斯执政初期就提出了“放眼亚洲,放眼世界,走向未来”的对外政策,重视发展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关系,将本国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看成是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拉莫斯在处理南海争议问题时,主张通过和平、友好协商解决,不对南沙采取任何可能使争议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