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多少?
2018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港、澳、台); 2019年1季度到3月份分别下降2次共6个百分点,至7.9%。
2018年9月16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不包含港、澳、台) ; 2018年10月10日,央行降息降准,下调金融机存款准备金率4.5 个百分点(不包括港、澳、台)。
2018年12月20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百分点 (不包括港、澳、台) 。 2019年1月1号起执行新的银行存款利率,人民银行同步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的基准值下调了0.5个百分点。
从以上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历程如下:先是大幅调整(连续上调或下调超过5个百分比)——然后在低位维持在一段时间——再小幅调整。在加息周期中,往往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再上调存贷款利息;而在降息周期中则反过来——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再下调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为了管理商业银行,保证其支付和清偿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调控社会货币购买力而采取的重要金融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实际能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收入。通常以货币形式来衡量,简称可支配收入。它通常为个人(或家庭)总收入减去税金和一些非营业性支出后的余额。包括实物收入。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和来源各不相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为用于消费的收入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仅决定着个人购买力的大小,而且也决定着人们能否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特别是人们最易于变动的部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