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有外汇多少?
国家的外汇储备是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跟GDP没关系(GDP是国内的生产总值,跟国家外币资产不是一回事);中国的经常账户自2001年起一直是逆差状态,也就是我们每年都要买国外的东西,还要支付国外的费用,导致我们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是美国的7倍多,欧盟的4.5倍,日本的3.5倍。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外国人想要在中国做生意,他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来支付租金或购买设备,于是他就去银行把他的本币换成人民币,此时国内的人民币少了,在外汇市场上我国的货币供给减少了,为了恢复到以前的汇率水平,国家就必须增加其他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即减少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如此循环,外汇储备就慢慢增加了。但这样做会使得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出口,所以我国经常账户的顺差主要来自进出口。 那么经常账户的顺差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是企业部门(生产、经营)的盈余导致的,因为企业通过节约成本(降低进口),加大出口,从而获得利润并转化成企业财富(以库存商品形式存在),当企业收益大于投资时,就会形成贸易顺差。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是外贸所得和外资投入(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外贸盈余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1994年至2006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几年里我们对外国政府或者央行的净债权也增长了将近80%,说明我们手里掌握着全球最多的“硬通货”。 但这些外汇储备都放着也是放坏,既然我们现在有那么多企业欠外国人的钱,为啥不能让他们把外汇交出来抵债呢?其实,让外汇储备发挥效益,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出售,另一种是使用。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显然第一种方式更为可取。那就是我们把外汇储备拿来说事,用这些外汇储备作为谈判筹码,要求别国增加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扩大进口),这样可以减少我国财政的顺差,进而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当然这种方式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因为我们是在用公共权利换取私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