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国经济?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三个严重问题——产能严重过剩、负债率大幅飙升和货币供给严重不足。 首先,产能严重过剩。2014年开始,中国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包括钢铁(产能利用率仅为60%)、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这些行业普遍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大量滞销的现象。以钢铁为例,目前全国钢产能约为8亿吨/年,钢材库存却高达1.5亿吨;另外,随着国外工厂停产检修,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还会陆续回流到国内市场。
其次,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飙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5%,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就上升到71.5%。其中,钢铁、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
最后,市场流动性紧缺。当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间都被挤压。资金价格不断走高,银行间利率中枢上移至2.7%左右。企业部门债务高企,现金流紧张,新项目投资动力不足,而居民部门收入增幅受限,消费能力下降,房地产销售下滑。
要破解这三大难题,我们可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去产能,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二是去库存,消化库存商品以及地产库存;
三是降成本,降低企业尤其是民企的财务费用,同时提高企业经营收益;
四是稳增长,保持适当规模的政府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五是增活力,主要是进一步改革,释放发展潜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大央行信贷投放力度,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负担。还有财政政策的空间,地方政府可以用基金的玩法来补充财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但以上所有举措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那些长期亏损的企业活下去,特别是对于那些环保指标达不到,未来将被淘汰的企业。如果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那自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但事实可能没那么乐观……
房地产能拉动钢铁、有色、水泥、玻璃等众多上游产业,同时能推进装修、家具、家电、汽车等众多下游产业。2016年,房地产直接和间接创造出的经济增加值占到了整个GDP的15%~20%。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对部分“铁杆”房市省会乃至地级市,房地产业贡献度甚至高达30%~50%。
现在,在经历了长期刺激后,房地产这个短跑选手已经累坏了,后续继续发力的作用非常有限。但中国实体经济经过多年苦逼的发展,现在已具备了发力的基础,现在就等“上位令”。
房地产的功劳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在经历了17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很肥硕了,其对GDP贡献度由2000年-2009年的7.7%上升到了2016年的14.2%。这14.2%并不是单纯卖房子得来的收入,而是直接和间接创造出的各种收入。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2016年,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18%,其中直接贡献7.32%,间接贡献6.86%。房地产业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中,建筑业占比高,为50.8%,其后分别为金融业15.5%、批发和零售业14.0%。
中指院数据
这是全国平均水平,对于部分强二线城市而言,地产的作用更加明显,房地产的增加值占本地GDP高达30%~50%,对本地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超55%。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强二线城市,每次楼市有点风吹草动,政府就要出来安抚。
据相关专家的粗略计算,以2010-2014年均数来测算,在一个经济总体水平接近全国平均的城市中,住房销售拉动GDP增长2.75个百分点,占GDP增长总量的38.1%。
而且中国各地发展比较不均衡,很多省会和地级市,都依靠着房地产快速拉动本地经济发展。比如某知名一线城市,其商品房销售面积占比为42%,销售额占比更是高达75%。房地产对本地的消费支出、汽车销售都有非常明显的正向拉动,甚至当地的汽车保有量接近一半都是通过买房“落户”的。
这些数据其实也和大家的生活感受接近,很多强县和强区,只要造了一堆房子,经济自然就上来了;而一些县城,房子不好卖,这里的小店就倒闭了,连拉黄包车的老头都闲了。
但是,房地产在经历了超长刺激后,已经逐渐力不从心,后续继续发挥作用非常小。这和我们经常听说的房价要下跌没太大关系,而是随着基数不断扩大,房地产业要维持既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难。
据国信证券测算,根据商品房销售增速的下滑,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四季度也将进一步下行,从而拖累GDP同比增速下行。
所以,现在就需要另外一个经济火车头“接力”。这个火车头除了要和房地产有差不多的拉动作用外,还要符合经济调结构的需要。
那么这个接班人是谁呢?当然是工业、建筑、IT等实体企业。和房地产这个短跑选手不同,这些企业的经济拉动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比较长期的持续投入,而且拉动的增长能为老百姓带来直接实惠。
但这些实体企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太苦逼了。在高房价的挤压下,成本高、利润低,再加上产能过剩,实体经济的不少产品只能卖白菜价,这些企业根本没法靠既定的产品盈利,只能靠房地产的外力拉动。
实体经济要靠地产外力拉动
所以,要靠实体企业来拉动,就要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从资金、土地、行政等各种方面给予支持,这样才能把实体企业这个大个子从地上撬起来。这正是最近数月来,一系列利好实体企业政策和会议释放的“上位令”。
比如8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了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措施,确定支持中央财政科研经费多元化投入措施。9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日,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会议明确要“健全金融、税务等政策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更好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简化企业投资核准程序,鼓励增加产业性投资”。
9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指出:“会议听取清理拖欠民企账款专项审计情况汇报,要求强化长效机制建设”。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指出,“要完善国企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