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可以量化吗?
“梦”,本来就是不能量化的概念。 梦想、理想、目标都可以量化。 但是“梦”不可以。 因为“梦想”——是心灵对希望的向往;而“梦想”一旦实现,那就是——希望实现。(有读者会问:如果没实现怎么办?那不回到原点了吗?其实,只要你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哪怕没有完全实现,至少也接近了。)
比如:我想当总统。那我每年都要为此努力奋斗,争取选票。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我毕竟努力了。 我想当总统——这就是我的梦想(可以量化)。 当总统——这就是我的目标(也可以量化)。 但假如我真的通过某些非法手段,或者意外,真的成为了总统,那我的梦想就实现了,即:我成了总统的梦想实现了。
因为我是通过合法(或违法)手段先获取的权力,然后才担任的总统,这本质上和农民翻身把歌唱,从地主变成了地主婆是一样的嘛! 所以说,只要权力和地位是一劳永逸的(不管是不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那么这个所谓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但“中国梦”不一样啊! “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也就是我们的梦想。 这个梦想,是一个包含若干小目标的长期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目标也会不断调整。 但问题是: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那我的梦想就离我的目标更近了一点。
所以,衡量“中国梦”实现的尺度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我们国家和社会生产力是否显著提升了。 而衡量生产力的最客观指标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所以,只有当中国的GDP显著增加了,才能说“中国梦”的一部分实现了。 否则,就是空谈。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到如今,已经6年。6年里,中国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离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那么,当我们某一天彻底实现“中国梦”之时,是否可以说,我们实现了100%的中国梦呢?
这样的问题乍然看上去十分荒谬,但如果我们把“中国梦”当作一个量化标准,通过百分比来表示“中国梦”的实现程度时,这样的问题并非不能回答。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梦”的提法是一个整体,不能被拆分成若干部分、若干区域逐一实现。尽管当前,我们国家在不同区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东部发达地区相较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相较乡镇农村等,但这样的区域差距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正在逐步缩小。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在我国,北京的繁华不会独此一处,桂林山水也不会在别处出现,而是,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色的“北京”和“桂林”。这种差异化的发展,意味着我国整体发展的均衡,也意味着“中国梦”的整体实现。
其次,尽管“中国梦”是一个整体,但其“复兴”的内涵又决定了“中国梦”必然建立在每一个中国人“梦”的实现上。因此,当我们说“中国梦”的时候,我们说的不是100%中国人的“梦”,也不是50%、30%或者10%中国人的梦,哪怕是99%,或者99.99%,都不是中国梦。只有100%,才是中国梦。因此,我们也很难说我们实现了80%中国梦或者70%中国梦等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是难以量化的东西。
再次,尽管中国梦难以量化,但从另一个层面讲,中国梦又是可以“量化”的,这个“量化”不是前文中说的百分比意义上中国人的实现率,而是具体的目标上。比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从第一个一百年到第二个一百年,从“四个全面”到“五位一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一带一路”,这些“量化”的指标都在一步步地推动着“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推动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而且,这样的量化指标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因素,当这些指标全部完成以后,“中国梦”就完成了其所有分步骤,从而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