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型企业怕什么?
谢邀! 作为一个在国企、外企都呆过,现在自己创业的小公司也刚刚起步的渣渣,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不管有没有人看,先占个位置)。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理解的是指“上升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与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那我就以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讲讲升企最害怕的是什么吧。
1.市场容量太小 因为是中小企业,往往在市场调研和论证方面做不到大型企业的完整、严谨和深入,对市场容量的评估也会缺乏客观性。如果恰好又遇到政策红利或者突发意外情况导致市场需求突然扩张,则企业可能面临产能不足而导致利益损失的风险。 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市场容量这个问题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问题,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即便是有再好的市场机会也很难把握。
2.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这是企业是否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很多小企业,常常是“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门”,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做自己的”,这样的企业是很难有核心竞争力可言的——一旦遇到同行打压,很容易就被打垮了。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这个道理。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沉淀。
3.管理团队的不稳定性 不管是年轻人创业还是中年人才创办的企业,由于企业管理者往往同时具备创业者与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因此其稳定性就会相对薄弱一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企业规模所限,往往一个人的能力难以完全支撑多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当外部出现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时,企业很难留住人才也并不奇怪。
很多初创的企业家会觉得自己公司有无限可能,市场也在一直扩大,员工越来越多,业绩越来越好,这样的上升型企业不是应该越来越好么?实际上不是,很多企业一直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也未能成为一家成功的企业,相反,很多一开始发展停滞不前的,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的企业却起死回生,实现了跳跃性的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些起死回生的企业做到了“战略聚焦”而上升型企业往往在管理上存在了问题。那么,战略聚焦是什么?
战略聚焦,源自英文中的Focus战略聚焦指企业在资源受限的约束条件下,在经过对市场和企业的深入分析基础上针对具有增长性和盈利性的目标市场所制定的战略。在这些目标市场要追求具有差异化的整体竞争优势,而在其他市场中则选择低成本战略获取现金收入。战略聚焦强调选择目标市场,它与传统选择战略相比,更加强调企业目标市场与内部资源/能力相配套;强调在所选的每个市场中,企业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支持其在该市场获取有竞争力的业绩,同时战略聚焦也强调在这些市场追求全面的整体式竞争战略的实施。
企业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而企业往往认为自己缺少资金、资源和人才等,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资源,而是未能有效利用好已有的资源所致。战略聚焦正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约束条件下,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相配套的双向角度,选择目标市场的。因此,战略聚焦是成长型企业资源利用的利器。战略聚焦首先强调选择目标市场的市场焦点战略,这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三种通用战略思想一致,即“聚焦战略”(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或低生产成本)。与波特的聚焦战略不同的是,战略聚焦主张企业选择多个目标市场,而不是聚焦于单一某一个细分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的成长并非呈直线持续性增长模式,往往是一边停滞或下降,一边继续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会面临一些发展“障碍”(比如资源不足),而这些障碍的存在会阻碍它们进一步发展,导致企业成长在一段时间内受阻。为了跨越这些障碍并支持企业持续成长就需要获得必需资源(比如资金和市场)。因此,企业在成长中“障碍”与“资源”的获取是企业成长的主要矛盾。为了获得必需资源以跨越发展障碍,企业在成长中会经常出现“倒退式发展”,即从整体看企业成长出现了下降或停滞的“伪衰退”情况,而实际上这些企业的战略意图是要实现跳跃式发展,以在下一个循环中实现更有效的资源获取并使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例如,中小企业为了获取市场资源,不得不放弃发展中的业务;为了筹集资金和提高知名度,不得不选择重新“进入”一个新市场。这就是企业成长中“伪衰退”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