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基金什么意思?
“农场”两个字是关键词,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问在农地经营上如何理解利用外部资金(金融)。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在中国现行的财经体系下,一般所谓“资金”的概念仅指财政和信贷两个渠道的资金。所谓“利用外资”也即“利用国外贷款”,不包括外商直接投资(FDI)或海外上市。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政府作为市场主体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与财政和信贷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这里所说的“资”是特指生产领域的资本,与生活消费无关。
那么现在来看问题就可以简单多了——要谈“金融”对于“农业”的意义,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信贷和财政这两个资金渠道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至于金融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业发展,或者说金融对农业的支持能发挥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其实相当于是问我上面关于“垦区”的图能不能说明问题。答案自然是不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面的分析里所谓的“资金”是一种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它不带有任何政策色彩。但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运行始终受到来自政策层面的显著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强化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更使得投资和融资行为与产业政策目标高度结合。在这一大背景下,讨论金融对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作用到底是多大意义其实并不太大。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金融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种植业生产和贸易体系的国有企业集团,农垦系统当然属于典型的农业领域。而农垦系统的特殊之处正在于其具有较明显的非农业生产经营特征。这既导致了农垦系统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冲突的复杂性,同时也使农垦系统能够同时享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支持政策。在现有的财税制度和金融体系之下,这种双重支持的性质往往又会表现为在信贷和财政方面给予不同幅度的优惠。于是我们从下面这张图里就能很直观的看到,相比其他农业企业,农垦企业在获得信贷方面确实具备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