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基金持有张裕a?
“持有”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更恰当的说法是“重仓持股”或者“前十大流通股东列表”。 由于基金年报和半年报才会公布具体的持仓情况,而季度报告是不公开的(除了个别特殊情况下,比如发生巨额赎回),所以很难知道某只基金的当期具体持仓。
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公募基金是有严格监管要求的,不可能违规操作,所以一般来说,如果一只基金在某个时点突然增持或减持某只股票,必然会有合理的理由。 这个合理的理由,很可能就是该基金当时所处的策略需要。 以张裕A为例,按照2015年一季报来看,一共有83只个股进入46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单(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共享一个销售代码,所以只算一种买法)。也就是说,单张裕A这一只股票就被91%的基金持有。 而到了年中,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变化。可见张裕A被机构高度一致看好。 但是,从张裕A的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到,一些公募基金在中途进行了调仓换股的操作——即把张裕A换成了其他股票。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公募基金是一个“被动型”的投资工具,它必须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其持有的标的资产比例。比如,市场上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那么,为了控制风险,基金就必须对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加码;而如果市场上涨,则基金就要对涨得比较多的板块进行减仓处理……总之,不论是什么情况,公募基金都必须通过买入或卖出资产的方式来应对,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被动投资”“跟踪目标”等等术语的由来。
基金对某个标的资产的仓位调整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以沪深300指数为例,目前市场上约60%的公募基金都将其作为重要的配置基准。这意味着当一张白纸染上了红色,所有这些基金都要跟着红起来!但是,红起来的程度可以不一样——也就是对沪深300指数的加减仓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如果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利好,可能多家基金都会对其进行加仓处理,这时股价就会上扬;但如果一家公司遇到了突发的负面消息,可能一时之间无法确定对该公司经营的影响,那么基金就会暂时撤离,等待风声过去再进——这种进退似乎与“价值投资”的理念相违背,但实际上,只要基金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采取这种随行情涨跌而进行的仓位调整其实是十分正常的。何况,在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候,基金也会忍痛割爱,选择离场观望——这也是仓位调整的过程。 所以,无论是增仓还是减仓,只要操作符合要求并且合理,那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用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