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把握数字经济?

梅心谈梅心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出炉了,这份文件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 全文很长,但是核心就两点: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2、深化共享经济新业态发展;培育智慧绿色新生活 新引擎重点在“新基建”,也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等等。新场景则比较宽泛,包括共享出行、共享住房、互联网医疗等,这些都是之前互联网巨头大力投资的新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化生活重要的内容。

关于数字经济,今年两会上,人民日报也发表过文章《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文中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文章指出,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教育、在线办公、互联网医疗得以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辅助防控、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既是中国应对突发疫情的一次应急之举,更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一次宝贵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构筑国家的竞争新优势。

事实上,很多传统行业在这次疫情中都受到不小的冲击,尤其是旅游、电影、交通等行业。然而,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却有不少企业实现逆袭——线上消费成为了主流,直播带货成为销售的新渠道,云旅游、云观影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正是这些新技术、新业态加速落地,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能。可以说,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要看到,我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器件制造业增加值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也相对较低,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经济的竞争力还不强。

为此,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蒲明哲蒲明哲优质答主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产业,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要发挥好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自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形成并日渐突出。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1/3。在电商零售、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8年,我国的网络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支付交易额超过20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位。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国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产业融合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正不断释放发展效能和红利。据测算,2018年产业数字化部分达到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1%,占数字经济比重为77.6%,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5%。

我国具有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丰富应用场景。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不仅人力资本总量大,而且人口结构具有“少龄尾部长”的特点,这使得数字经济的丰富应用场景在相当长时期内可持续获得劳动力市场支持。目前,我国已有9亿网民、300多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为海量数据生产、流动和运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智慧政务、智慧物流、智慧医疗、自动驾驶、消费金融等场景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产业之间数字化程度差异也很大,这就形成了较大的数字经济梯度发展势能和广泛的发展应用需求,可以为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

我国在“硬科技”和“软科技”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能力是决定一国或地区在数字经济时代能否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硬科技”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专利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信息技术领域以9.4万件发明专利申请位居首位。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最多,为6.5万件,在九大重点产业中的占比为69.1%。5G、北斗、太赫兹、量子通信等硬技术,正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软技术深度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紧密互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局面逐步形成。比如,5G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正在加速推进。再如,“软科技”领域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互联网企业数量和市值快速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开辟了新路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