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什么宏观经济?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平衡增长率与失业率,也就是宏观经济的“充分就业率”。这个目标是在2015年提出的,之前的目标是经济增长。 在2014年以前我国实施的是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宏观调控模式,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这种模式有其弊端和局限。
首先,这种模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最终是由社会负担。其次,这种刺激效果是有时效性的,过高的GDP增长率也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等问题。最后,凯恩斯主义只是一种经济学说,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的实际状况——政府调控能力很强。这种模式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如金融危机时采用的临时手段。 2015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宏观经济战略,将平衡增长率与失业率作为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相应的调整。在财政政策方面,不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加大税收、债务等方面的调控力度;货币政策方面,除了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常规工具外,还首次使用了PSL(抵押补充贷款)政策,即央行购买金融机构资产以注入流动性,同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扩大信贷规模。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战略性转变。